书阅屋 > 穿成短命皇帝后 > 第64章 论道

第64章 论道


最终,钟相晕乎乎地带着一道圣旨回了家。

        而圣上地反击也终于揭开了冰山一角。

        青山寺之会。

        名义上说是和平论道,各抒己见。

        然而文人的嘴就是杀人的利剑。

        大周先祖建朝,越过佛教和道教,重新抬举起儒家和文臣,风光程度可见一般。

        然而百年过去,风光无限的儒家内部又分成了几支,开宗立派,招揽弟子。

        古有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家正统地位。

        一跃成为诸子百家之首,其余各家反倒逐渐衰微。

        现今,圣上召来诸子大儒论道,安知不是心有想法。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

        怎能不让人心驰神往。

        正因此,天下云集响应,不光是儒家各派前来,佛道两学都前来凑热闹,更不乏所谓的“异端邪说”。

        叶敛微服出访青山寺。

        青山寺的老方丈慈眉善目,恭敬地将这位贵客迎到寺中。

        却不料叶敛并没有去论道会,反倒不惧寒冷来了这青山寺后山。

        一盘棋后,老方丈双手合十,“圣上前来敝寺,可是为论道会?”

        叶敛挑拣着棋盘上的棋子。

        叮叮当当。

        棋子尽数放入棋娄,发出悦耳的响声。

        “是也不是。”叶敛淡淡道。

        “阿弥陀佛,”老方丈露出和善的笑容,“圣上胸有沟壑,是有了答案。”

        叶敛敲敲桌案,“听闻方丈擅长看相,可能看出朕的面相。”

        “圣上自是逢凶化吉,贵不可言。”老方丈缓声道。

        一代雄主,可惜他佛门沾不上。

        叶敛笑了,“方丈竟是这般看相。”

        “圣上万民之主,用不到老衲多言。”老方丈闭眼,“阿弥陀佛。”

        叶敛收起笑容,手指拨动棋子,声音平静,“方丈果真通透。”

        叶敛向山下望去,居高临下,一览无余。

        时间已经到了十一月底。

        相比前朝的长安洛阳,汴梁位置靠南,却依旧抵挡不住凌冽的北风。

        后山的树叶皆落,唯有一处,梅花开放,给光秃秃的青山寺增添了活力。

        梅花之间,人影闪动。

        此处正是论道会所在的地方。

        他们所在的凉亭距梅林不远,隐隐能听到只言片语。

        得益于叶敛日复一日的“锻体”,这副身体的听力和目力较常人要强上许多。

        普通人可能听不清,叶敛却是听得清清楚楚。

        叶敛摩挲着腰间的玉佩,眼中闪过一丝暗芒。

        钟相果然深得他心。

        青山寺之会,名义上是论道会,各家各派,尽抒己见,以求上位者赏识。

        实则圣上早已洞若观火,端看哪家更合圣意。

        想到近来风靡汴梁的理学,以及倍受推崇的“存天理,灭人欲”,老方丈心中摇摇头。

        当学说掺杂太多政治立场后,就很难保持纯粹了。

        崔翰无论想不想和高门站在一起,当理学和皇权冲突的时候,被舍弃是必然的。

        谁让当今圣上的性子不同寻常。

        “时运不济。”老方丈对着圣驾远去的背影,不禁感叹。

        不知是为崔翰的理学,还是为佛学。

        小沙弥摸摸光溜溜的脑袋,很是疑惑,听不懂方丈在说什么。

        老方丈和蔼地笑了笑,没有解答这个复杂的问题。

        叶敛只是微服来了青山寺,低调而来,低调而去。

        知道此行的不过二三人。

        但身处汴梁风波中心的钟离微却是万众瞩目,坦然赴会。

        钟离微是正统儒家出身,经科举入仕的文人。

        中庸端正,光风霁月。

        堪称当代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虽说钟离微在当今继位,被提拔成首辅后,屡受攻歼,使得一小部分追随者“粉转黑”,但大都还是相信钟相的人品。

        甚至因为钟相“千夫所指”,更加佩服于他。

        摊丁入亩一事,远见之人皆知利国利民。

        敢来这里论道的众人看得分明。

        文人相轻,对钟离微却难得产生敬佩之意。

        但这些敬佩不足以让他们闭嘴,相反他们早对钟相心有不满。

        钟离微政务繁忙,抽空前来已经是难得,到时各家已经入座。

        众人含蓄颔首,以示问候。

        钟离微一一回应,暗中扫过场内众人,没发现圣上的面容,内心闪过疑惑。

        圣上请来的人,竟没有前来。

        钟离微心怀疑惑,随意选了一处坐下。

        殊不知自己已经成为众人的焦点。

        崔翰眼中闪过异样。

        自数年前他辞官南下,已经很久没见过这位故人。

        崔翰和钟离微的年岁相仿,经历也相似。

        同为年少成才,免不了被人比较。

        “既生瑜,何生亮。”

        数年前,崔翰经常听到这样的感叹。

        年轻气盛时,崔翰时常气闷于这句话。

        时过境迁,年过不惑,崔翰已经能够接受现实。

        他确实不如钟离微纯粹。

        崔翰的眼睛闪了闪。

        “崔先生,知行书院闻名江南,学生早想拜访。”

        一位身着月白长袍的年轻学子形容激动。

        崔翰彬彬有礼,谦逊道,“当不得如此盛名。”

        送走几位年轻儒生,崔翰端起案上茶盏,心情恢复了平静。

        该说不愧是钟离微吗?

        崔翰本以为自己能够心无波澜,却是高估了自己。

        不过……

        崔翰打量着杯中被惊动的茶叶。

        钟离微平步青云,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钟相。

        他也不差,桃李满天下,不是吗?

        崔翰捏紧茶盏,又忽然放下。

        钟离微身边只跟了一位“弟子”。

        可以说很低调,甚至于“寒酸”。

        钟离微的地位已经足够“开宗立派”,和他齐名的几位当世大儒,身后都跟着徒子徒孙。

        唯有钟离微“凄凄惨惨”。

        但他的身份注定无法低调。

        崔翰过后,众人的眼神落到他身上。

        “草民抛砖引玉,钟相可否赐教。”崔翰的态度很是谦逊。

        崔翰和钟离微的往事,在场众人少有不闻。

        众人对视一眼,闪过一丝趣味。

        终于进入正题了。

        现在讨论的话题是“人性善恶”。

        崔翰代表的理学,观点是人性本恶,因此要“存天理,灭人欲”,将三纲五常提升到天理的高度。

        这个观点钟离微不能苟同。

        尤其所谓的“灭人欲”。

        何为“人欲”,人的本性是追求更富裕的生活。

        百姓想要吃饱穿暖,吃好穿好,为子孙后代积累财富,这很正常。

        “灭人欲”,是愚民的手段,让百姓甘于贫苦,削减不满之心。

        同时培养出一批“伪君子”。

        朝中数万官员,当初选择迈入仕途,寒窗苦读数十载,愿意历经科举乡试、会试和殿试等大关,很难是抱着纯粹的为民做主的心思。

        天下没有如此多的“圣人”。

        光宗耀祖,出人头地,青史留名……

        无不是人欲。

        既是如此,又何必羞谈人欲。

        人欲利用的好,同样是利器。

        张口闭口“灭人欲”,并不能培养圣人。

        因此无论是“人性善”,抑或“人性恶”,钟离微都不同意。

        钟离微的态度更为理性。

        在他看来,人性复杂,无所谓善恶。

        人刚出生时,没有思想,是白纸一张。

        是善是恶,全看后天的培养和个人的选择。

        就如同功名利禄。

        本身并没有错,功名利禄而寒窗苦读更没有错。

        往远了说有“千金买骨”招徕人才的典故。

        往近来看,大周先祖建朝之初,提高官员俸禄和待遇。

        只要不过分,不贪婪,功名利禄可以是正当的激励。

        科举激励天下百姓向学,使人才为朝廷所用,岂非好事。

        光秃秃地说“一心为民”,着实虚伪了些。

        扩大到百姓身上是同样的道理。

        当人连基本的生活都顾不住的时候,道德的底线就很难约束。

        数月前,黄河水患,百姓衣食无着,谈何教化。

        仓禀实而知礼节。

        他们一群文人在这里空谈人性,有什么用处。

        说实话,钟离微对崔翰的理学有些失望。

        但钟离微为人审慎,话自然不能说得那么直白。

        一旁的“弟子”就没有这般好脾性。

        “小子有问,想要请教崔先生。”

        崔翰似是疑惑,“这是钟相新收的弟子?”

        钟离微停了一瞬,而后点点头。

        众人不禁上下打量这位有些“冒失”的年轻人。

        钟相少收弟子,算来算去也就先前的李瓯一人,后来还因为儿女的婚事,形同陌路。

        这年轻人有何可取之处?

        这是众人的想法。

        这位“弟子”正是女扮男装的钟离熙。

        她早就对崔翰的大名好奇。

        理学看似无关女子,实则不声不响地将女子的地位降到最低。

        何为理学的“天理”,男尊女卑,父尊子卑,君尊臣卑。

        女子成了最底层的存在,最大的作用是生儿育女、相夫教子。

        正因如此,她成为女官,赈济灾民,干了男子该干的事,便成了“大逆不道”。

        即便她做的不比男子差。

        男女之别就能盖过所有功劳。

        钟离熙的心中早就憋了一团火。

        不吐不快。

        “弟子有惑请问崔先生,何为人欲,何为天理?”

        “所谓三妻四妾是否为人欲?”

        “天理和人欲又如何区分?”

        钟离熙目光灼灼。


  https://www.sywwx.com/18829_18829347/3861511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sywwx.com。书阅屋手机版阅读网址:m.syw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