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阅屋 > 穿成短命皇帝后 > 第59章 和亲

第59章 和亲


钟离熙接下了织造院的职位。

        尽管离开抚孤院去织造院是重新开始。

        但士为知己者死。

        抚孤院是救助,织造院就是重生。

        钟离熙自然能认出,抚孤院和织造院哪个更重要。

        织造院能给更多普通女子机会,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

        “有圣上的支持,女儿一定会坚持走下去。”钟离熙目光坚定地对父亲道。

        钟离微叹了口气,“为父试行摊丁入亩,光光你一直支持为父,其中艰险不足为外人道,为父也会永远站在你的身后。”

        他就是拼了一身血肉不要,也会护住女儿。

        钟离熙抱住父亲,趴在父亲怀中,快速地眨了眨眼睛,将眼中的雾气散去。

        “现在已经比女儿我想象的好很多了,不要替我担心。”钟离熙闷闷道。

        圣上性情刚毅,胸有计谋,有圣上和父亲的支持,情况已经好得超出钟离熙的预料。

        毕竟圣上明言男女之别比不得才华高下。

        圣上要她做女官第一人,她就要做的漂漂亮亮。

        让那些迂腐的男人闭嘴。

        叶敛秉承“闷声发大财”的优良传统,织造局就这么悄无声息地开了起来。

        朝中大臣忙着就摊丁入亩和海船出航的事与圣上掰扯。

        天公作美,海船一路乘风破浪,顺利南下。

        叶敛也不再隐瞒自己的真实意图。

        木已成舟,反对也没用。

        不看跟着船队去的都有谁。

        邱挽卿成功替代怀安侯韦瑞,成为新时期叶敛的一块砖,也就是“宠臣”。

        刚从济宁府回汴梁,就又被派去协调水军。

        还好陈国公府的效率很高,两家的婚事定了下来。

        邱挽卿倒是干劲十足,毕竟要娶媳妇的人,他也想多办差事。

        辅国将军府家底薄,邱挽卿可不愿娶了陈国公府的姑娘回来,还要姑娘的嫁妆贴补家用。

        朝廷的海船到了广南西路,邱挽卿拿出圣上的令牌。

        三十艘海船横亘海面,水军军容肃穆。

        广南知府:陛下你还说不是早有准备?

        相关利益人员都恨不得气吐血。

        圣上这也太不讲究了。

        居然还要将漕运的银子留到来年,作为衙门的第二年资金。

        不知该不该夸圣上精打细算。

        因着海运一事,朝堂又热闹了好些时候。

        但胳膊拧不过大腿。

        漕运的积弊,叶敛既是有心改造,就没想半途而废。

        那么多水军跟着也不是游山玩水用的。

        科院的三十艘海船,在考量运载量的时候,同样没放弃防御能力。

        叶敛的图纸,科院等官员的改良监督,配上大周最优秀的工匠。

        造出的海船堪称世界一流。

        一路上稳稳当当,顺道剿灭了海面上骚扰商船的海盗,赢得了沿海商民的好感,载誉而归。

        沿海的大商户甚至看上了船队的海船,重金想买下一艘。

        远在汴梁的叶敛看到这条消息,扣了扣下巴。

        不错,很识货。

        开价五万两白银,价格还能再谈。

        这生意能做。

        科院的造船技术足够成熟,一艘船的造价最多不过一万两。

        转手就能赚四倍,就是不如玻璃“暴利”,利润也很客观了。

        玻璃的市场还是太小了。

        商户愿意出高价,也是有利可图。

        广南两路的海外贸易繁荣,广州港是大周有名的下南洋的大船港。

        南洋,抑或更远的西洋,大周的茶叶丝绸瓷器都是抢手货,供不应求,每每是船刚到港,商品就被抢购一空。

        获利高达十倍。

        如此赚钱的生意,当然是让人趋之若鹜。

        同样高利润代表高风险。

        其中最大的风险莫过于海路遥远凶险。

        碰上恶劣天气,稍有不慎,船毁人亡。

        有濒临破产的人家,孤注一掷,派出一艘船下西洋,幸运归来,翻身成为大财主。

        也有富户兴起,船毁人亡,银子白白打了水漂。

        不过在高额利益的驱使下,海外贸易越发繁盛是大趋势。

        沿海的商户愿意花大价钱购买水军海船也不是想当冤大头或讨好朝廷,而是看在海船优越的性能上。

        载重量大,防御功能强,速度也不慢,操作简单。

        这简直是他们的“梦中情船”。

        有了这艘船,他们能多运多少货,少损失多少船,换句话来说就是挣得多少白花花的银子。

        叶敛给科院的定位是引领。

        无论是船,还是火器。

        想要永远保密最好的办法是不拿出来。

        既想要用,还想保密,是不可能的,技术早晚会泄露。

        科院要做的不是花费大心思保密,而是在对方破解之前,研发出新一代技术。

        永远保持引领的地位,才不会害怕被超越。

        所以造船厂貌似也是不错的生财之道。

        造船厂产生的“工作单位”恰好能安抚漕运沿线的百姓。

        一举两得。

        至于利益受损的官员……

        叶敛摊手,那他就管不着了。

        拿着朝廷的“高薪”,不安分就撸掉。

        他这个皇帝的私库还干干净净呢,那些大臣比他都有钱。

        九月末,海船北上返程。

        从漕运中获利颇丰的上下官员,无比希望船队出现纰漏。

        灭了圣上改漕运为海运的心思。

        然而,事实相反。

        老天爷可能是觉得大周经历过水患已经够惨了,格外给面子。

        一路秋高气爽,风平浪静。

        连海盗都龟缩不敢出声,生怕招惹到邱挽卿这个煞神。

        船队甚至提前五天回到了汴梁。

        每石粮食耗费不过三四两白银。

        按此方式,至少节省下上百万两银子。

        事实当前,对上圣上似笑非笑的面容,狡辩的声音都没了。

        若是少个几万两,还能用不安全为由。

        上百万两再开口……

        获利的官员闭紧了嘴巴,他们还想做官。

        水至清则无鱼。

        贪污问题是人性的弱点,饶是星际时代都没能解决。

        要是全盘打击,朝堂上估计百分之九十九的官员都有问题。

        朝廷对“冰敬”、“炭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是这个原因。

        但手伸得太长,就是叶敛无法容忍的了。

        就在诡异的安静中,海运一事被揭了过去。

        朝堂表面风平浪静,内里却暗潮汹涌。

        我曾能忍受黑暗,如果我不曾见过光明。

        将到手的利益剥去,比不曾拥有还困难。

        “宿主是想激怒他们?”子夜猜测道。

        先是摊丁入亩,现在又是漕运。

        宿主不是钝刀子割肉,而是明晃晃的虎口夺食了。

        高门能忍下去才怪。

        虽说是层层剥削,底层的官员大都是随波逐流。

        根子还在高门这里。

        叶敛恶劣地撸了一把子夜的毛,给他揉得乱七八糟。

        “朕是给他们机会。”

        不破不立,正好趁此机会看看是人是鬼。

        想想宿主最初的手段,子夜点点头。

        这个世界宿主确实很“温和”了。

        永嘉元年冬。

        北燕来信,新帝继位。

        最后的赢家是大皇子,已经是太后的大阏氏发来国书。

        五皇子拓跋护棋差一招,自刎而亡。

        辉煌了一生的燕帝,中风丧失了自理能力。

        萧太后的国书一方面是感谢大周相助,叶敛派出的暗卫绊了五皇子的人手,替大皇子一脉争取了宝贵的时间戳穿兵符真假。

        另一方面是要接回使臣萧钰,以及求娶大周公主。

        萧太后的国书很是谦逊,使臣团队全然没了上次来的跋扈,老老实实问安行礼。

        现在的北燕俨然是萧太后掌权。

        暗卫的消息,这位萧太后巾帼不让须眉,政治手腕硬得很。

        不光迅速镇压下五皇子一脉,连自己的亲生儿子大皇子都压得喘不过气来。

        萧太后沿袭了燕帝的新政,趁着收拾大皇子一脉,将旧贵族贬得贬,杀得杀,狠狠清洗了一番。

        北燕国书中姿态很低,还提出全面开放边城,萧太后显然是想维持两国的友好。

        但叶敛没有小觑北燕。

        西秦丞相唐清不是省油的灯,萧太后也差不离。

        借着感谢的理由,萧太后可是监视了大周暗卫。

        若不是韦瑞在边城,及时收缩暗卫的战略,大周暗卫要吃一个大亏。

        国家利益为上,北燕不如大周,自然谦卑。

        等北燕恢复元气,萧太后还能如现在这样善解人意吗?

        所以萧太后所提出的求娶,叶敛都没放在心上。

        和亲有用的话,幽州的军队就不用养了。

        但叶敛不考虑,其他人却当真了。

        福寿殿,梁太后劝走哭哭啼啼的宁平长公主。

        宁平长公主年十二,是先帝最小的公主,也是宫中唯一一位未出嫁的公主。

        梁太后叹息一声,只觉得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圣上摊丁入亩、改革漕运,已经和高门对上,现在还在试探阶段。

        这个时候交好北燕无疑是助力。

        北燕萧太后替孙子求娶大周公主,暗示大周与北燕是舅甥之国。

        大周建朝百年来,北燕第一次愿意低大周一头。

        只要嫁出一位公主,名份上占据上风,还能加深两国的友好。

        稳赚不赔的买卖。

        至于公主远嫁千里,会不会受委屈,都是无关紧要的事。

        真宗盟约,嫁亲女朝阳公主与戎人单于,当时的戎人单于年过半百,连孙子都有了。

        说是嫁,大阏氏尚存,实际就是妾室。

        朝阳公主可是真宗最宠爱的公主,贵妃所生,去世时才刚过二十,死后不得归故土。

        有朝阳的例子在前,宁平害怕也正常。

        可此事,她身为太后又能做什么。

        “国事为重啊……”梁太后轻声道。

        真宗身为亲父,舍弃朝阳公主尚且毫不犹豫。

        唯一庆幸的该是大周强盛,宁平纵使嫁过去也不会如朝阳公主一样屈辱。

        “女子的命运总是万分不由人。”


  https://www.sywwx.com/18829_18829347/3861512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sywwx.com。书阅屋手机版阅读网址:m.syw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