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阅屋 > 七零制茶女富豪 > 第144章 第144章

第144章 第144章


在十五号区的陈晚月根本不知道这两位“王婆”之间的对话,她边揉捻边给茶团解块,手势行云流水,纤细的手指熟练地在茶青中抖动,如搅动一池清波,美妙而舒展,周遭的赞叹声随着她的手势又一阵阵响起。

        终于揉捻程序完成,她把揉捻好的红茶坯放入老所长给她备好的竹篓中,稍微压实,然后用温水浸泡过的软布盖上,加速发酵。

        然后她和老所长低语了几句,让老所长先下场到专门为制茶师准备的休息室去休息,因为发酵这个过程按现在港市的温度至少需要两个小时,在此期间她一个人守在这里就够。

        老所长走后,满场的观众眼睁睁地看着这小姑娘从随身的包里拿出一个书本大的录音机放到桌子上,然后又戴上一副大大的耳机坐到了旁边的椅子上听起音乐来了,边听还边左右晃着脑袋,可爱极了。

        很多观众都被她逗笑了,拿着照相机对着她咔嚓咔嚓地拍照。

        贺云洲也笑了。这个背包是他帮小姑娘准备的,里面除了录音机和耳机,还有一些零食饮料给她和老所长补充能量的。

        “嘿,小月还真是胸有成竹。”何院长笑着拍大腿,指着场内对刘俊良说,“看,这就是大师风范。”

        “是是是。”刘俊良也附和着他,不过心里还是有些忐忑。他的清风茶园生产的茶叶既有绿茶也有红茶,他对制茶工艺自然也不陌生,当然也看出了陈晚月此刻在场上制作的是红茶。

        据他所知,发酵这个环节在制作红茶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成功与否对一款红茶而言至关重要,场上有些制茶师也做到发酵这个程序了,那些人大多都围在发酵的竹篮边,时刻凑上去看一眼或者嗅一嗅,只有陈晚月气定神闲地坐在那听着录音带,倒像是度假一般,一点儿都不急,这要是出了点儿差错,那这一趟不就白来了吗?

        旁边的贺云洲看出来了,转过头来笑着安抚他:“刘爷爷,你放心吧,别看小月现在坐在那儿像是没事人一样,其实她是在通过茶团发酵味道的变化判断发酵是否完成。”

        看他们都这么有信心,刘俊良也不好多说什么,不过心里还是疑虑不已:这小姑娘真这么厉害?闻闻味道就能判断出来了?再说坐那么远还能闻得到茶团的味道?这场上可是各种味道混杂在一起,要在这些味道中闻到茶团的味道还能分辨出时时不同的变化,那可太不可思议了。

        时间滴答滴答地溜走,老所长也回来了,他看到陈晚月拿开头上的耳机,就在他以为陈晚月要开始观察茶团的时候,没想到一老一少坐在场内聊起天来了,还喝上了饮料。啧,这心还真大。

        终于,场内两个人站起身来,老所长往灶膛里点起了柴火烧起了锅,而陈晚月凑到发酵的竹篓子那里闻了闻,然后拿开了盖在篓子上的湿布,从刘俊良这个座位上可以清楚地看到茶坯已经变成红棕色,在明亮的灯光下泛着光,犹如一块红宝石,而且随着陈晚月掀起湿布的动作,隐隐有一股清亮的香气从空气中扑鼻而来,清新而霸道,把场内万千气息都压制了下去。

        坐在附近看台上的人都闻到了,惊讶地彼此询问:“你闻到了吗?好香啊。”

        “好像是十五号区传来的。”

        “这还没制好茶就这么香了,如果做好了该多香啊。”

        “真没想到这小姑娘真是制茶大师啊。”

        在观众中们的赞叹声中,陈晚月将手背在烧热的锅上测了测温度,然后将竹篓子里发酵好的放入铁锅,随即两只白嫩的双手没入茶叶当中开始翻炒。她动作优美而熟练,如玉的手指在棕红的茶叶中穿梭、抖落,仿若蝴蝶翩跹于花丛之中,嬉戏、飞舞。

        无数的照相机和摄影机都对准了她,场上也慢慢安静下来,无数双眼睛都盯着小姑娘的动作,偶尔发出一声担忧的轻嘶,毕竟那口锅冒着白汽,一看就是温度很高。

        贺云洲全神贯注地看着小姑娘,虽然他知道她极有经验,但每次她炒青的时候他还是忍不住提心吊胆。

        “这是哪种红茶制作工艺啊?我怎么都没见过。”刘俊良虚心向何院长请教,平常的红茶制作并没有这道工序,正常接下来就是装到焙笼里放到焙窟上去烘干了。

        “这是小月在传统制茶工艺上独家改良的,这一道叫过红锅。”何院长骄傲地扬着头给他讲解,“过红锅的作用是阻止酶和发酵,从而保证红茶的香气香甜纯正,茶汤红色明亮,味道浓郁。你可别小瞧了这道程序,制作技术要求可严格了,如果时间太长,茶叶就会失去水分,很容易产生烧焦的叶子,如果时间太短,就不能达到增加香味的目的。”

        刘俊良脸上露出了钦佩的神色,心底对陈晚月的最后一丝担忧一扫而光。他现在明白了,这小姑娘是百年难遇的制茶天才,来找他合伙开店是他占了大便宜啊,这次茶叶博览会之后,无人将不识陈晚月,无人不识月洲茶业。通过港市这个市场,月洲茶业将走上世界的大舞台。

        他抹了抹额头上沁出的一层薄汗,幸亏自己当时记住了媳妇的话,没说什么不该说的话。

        许多观众们往十五号区这边的看台蜂拥而来,今天到场的观众有很大一部分是来学习的制茶师,他们自然知道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学习机会,尤其是能亲眼见证世界顶尖的制茶大师现场演绎自创新的制茶工艺流程。

        保安们立刻过来维持秩序,以防出现踩踏事故,幸亏观众们都很配合,找了位置安安静静地站在那里观看制茶师操作。

        场内,陈晚月已经将过红锅后的茶坯起锅重新揉捏,以拉紧松散的茶条,她将茶坯放入揉茶苈趁热揉捏,直到茶条打结。然后将复原后的茶叶铺在竹筛上,放入一个密闭的大容器内,在底部的隔层点燃松木明火,让热气进入容器之中。

        这其实是比赛现场没有条件所采用的权宜之计。正常是需要建立一个温室,将复原后的茶叶铺在竹筛上,放在“温室”的底架上,然后在室外烘房中点燃松木明火,让热气进入“温室”的底层。在干燥过程中,通过燃烧松柴,明火熏焙,让茶叶进一步散失水分,同时吸收大量的松烟香味,使毛茶具有浓厚而纯正的松烟香气和类似桂圆汤的甜爽、活泼的滋味。

        而这个程序叫做熏蒸和烘烤,是这款红茶独特的工艺之一,对形成红茶的品质特征十分重要。

        熏蒸过后,陈晚月将干燥的茶叶取出,过筛除去粗糙的叶子,然后把茶叶放在烘焙笼中,放到老所长已经烧好的焙窟之上,焙窟上的炭是用松木烧成,用以增强这款红茶的特殊香味。

        整个过程持续了数个小时,芳香四溢,几乎没有人离开,观众们不知疲倦地看着小姑娘的动作,而小姑娘除了偶尔跟老所长沟通几句,从头到尾都没有注意看台上的变化,甚至连瞧都没多瞧一眼。

        直到她将打开焙笼的盖子,满意地点了点头说:“成了。”然后将焙笼从焙窟上取下,把茶叶倒出来摊到竹筛子上摊凉,可以看到竹筛上的茶叶外形条索肥实,色泽乌润,这是顶级好茶才有的模样。

        浓郁的茶香裹挟着松烟的淡香飘散在空气中,滋味醇厚,间中还带着桂圆的香味,看台上的观众如痴如醉地吸着这股香气,爆发出一阵欢呼声。

        连场内边缘的裁判团都站起鼓起掌来。

        “小月,这个金奖咱肯定拿到手了。”老所长激动地说。

        陈晚月抿嘴笑了,与老所长击了下掌,抬头往看台上看去,她早就看到了,那人一直在那里,寸步未离!

        她俏皮地眨了眨眼。这一次她之所以采用这种特殊又复杂的红茶制作工艺摆明了对这个金奖势在必得。她不仅要为国家夺得荣誉,更要用这个金奖回报贺云洲——她的月洲茶业先行一步在世界亮相,然后带动“贺氏集团”!

        《故土之恋》宣传片中唯二的两块招牌,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此刻所有制茶师都做好了茶叶,展馆内茶香浮盈,大会工作人员把所有制茶师的茶叶都收了上去,过了片刻,茶艺师们端着一茬又一茬泡好的茶水送到了裁判面前。

        裁判们品尝过后即时给茶水评分。

        终于所有的评比都结束,港市市长和大会主席走上了主席台。

        市长和大会主席先是轮流例行公事地说了一阵子官话,然后大会主席递给市长一个信封请他宣布得奖名单,市长边打开其中一个信封边笑着说:“我们先来宣布第一项茶叶大赛的比赛结果,”笑声戛然而止,他抬起头环顾四周神秘地说,“大家猜猜我看到了什么?”他的声音在话筒中蓦然提高,“本次茶叶大赛竟然产生了两个金奖,前所未……”他声音又忽然顿住,脸上现出了惊讶的神情,把手中的得奖名单反反复复看了几遍之后才接着说,“先生们,女士们,更让人吃惊的事来了,两个金奖出自同一个制茶师之手,这个制茶师的名字叫陈晚月,来自h国!得奖茶叶为33号和87号茶,分别名‘凤九天’和‘红梅覆雪’。”

        整耳欲聋的掌声在展馆内响起,如潮水般的喝彩声中,陈晚月向四周鞠了一躬,眸光流转,若有似无地在某个方向停留一瞬,泰然自若地转身,昂首挺胸地上了台。


  https://www.sywwx.com/27570_27570135/3799321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sywwx.com。书阅屋手机版阅读网址:m.syw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