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阅屋 > 玩宝大师 > 第2章 真是撞鬼了!

第2章 真是撞鬼了!


余耀平时胆子不小,但这种事儿谁能受得了?还不敢轻举妄动,只能嘴里不停念叨着,请自己能记得起的各路神圣仙佛保佑。

        好在这金光灿烂的时间并不长,同时再也没有声音响起。

        眼前恢复了一片黑暗。

        足足又安静了五分钟,余耀才一点点慢慢睁开眼睛。

        左看,右看,上看,下看。

        一钩上弦月挂在空中,和昏黄的路灯光交织,斜射在“格古斋”的匾额上;老街上暂时没人经过,而东口连接的滨江道上,不停有车辆呼啸而过。

        地上的一堆灰烬,已经没了半分火气;手里的鬼脸花钱,也没什么变化。

        呼······余耀长出一口气。

        起码眼睛没出毛病,看得清清楚楚。

        难道,刚才是我花眼了?幻听了?

        余耀缓缓站起身来,先是小心将鬼脸花钱暂时装进口袋,又点了一支烟。

        许是最近有点儿累,又是做梦,又是幻觉的。

        不过,直到一支烟抽完,这种自我安慰也没能起到大作用。余耀回到店里反锁店门之后,还是有种脊梁骨冒凉气的感觉。

        走到店铺一角的脸盆架边,洗手擦干之后余耀揉了揉太阳穴,“还是先睡会儿静静吧。”

        店里只有他自己,没有静静。不过,柜台上倒是多了一份卷起的报纸。

        这好像是那个中年人遗落的。

        余耀顺手拿了起来,展开。

        这是什么报纸?连个头版大彩图都没有。

        嗯?不对啊,黑白的?这油墨?

        民生联报。

        民国二十七年十月二十六日,农历九月初四。

        余耀草草看了几条头版的新闻,全是当年的时事。再翻,还是。

        不经意间,一条新闻标题蓦地映入眼帘。

        一代宗师昨日离奇去世,国宝级文物不知所踪。

        旁边,还配了一张照片。

        看了照片,余耀的手像被火烧了一样,腾地就将报纸扔了出去!

        这张照片,虽然是一小半身黑白照,自是比不了现如今的高清图片,但是余耀也能认出,赫然就是刚才进店那个中年人!

        这特么的是真的撞鬼了啊!

        我说这年头儿怎么还有这种打扮!

        还有,那张报纸发行日期是农历九月初四,报纸上说的“昨日”,就是九月初三!

        今天,也是九月初三!

        忌日。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这本来应该是多么美好的一个日子啊,怎么自己就出了这种事儿?!

        鬼爷,我和您应该没什么关系啊?怎么就找上我了?

        余耀站在柜台边,瞅着被他扔在地上的报纸,抖抖索索又点了一支烟。

        他现在是又惊又怕。

        还带了那么一点儿好奇。

        一代宗师?

        这个人到底是谁?刚才还没顾上看······

        抽完了一支烟,余耀一咬牙一跺脚,硬逼着自己上前拿起了那份报纸,重新放到了柜台上。

        既然都找上门来了,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

        “民间一代传奇,古董文物鉴定大师许太炎······”

        啊?原来,他就是许太炎?

        余耀一时间又有些游离了。

        作为一个理论水平和历史知识远远高于眼力的古玩小贩,余耀是知道这个许太炎的。

        民国年间,有“文物三言,半壁江山”一说,说的是在文物古董这个圈子里的影响力。

        所谓“三言”,是三个姓氏都带言字旁的人。

        许太炎,谢流斋,谭如肃。

        不过,这三个人,不是一路人。

        许太炎最具传奇色彩,在文物古董鉴定方面是个天才。他曾在琉璃厂开店,在当时的行里颇受追捧,有“许一眼”的雅号,不管真假,一眼定性。但他的背景十分神秘,据说人脉颇广,却从不为官方做事。

        谢流斋,却是个专门“出口”文物的古董商,他在沪海开了一家古董公司,同时在西洋也有公司,如今不少堂而皇之摆在外国展厅里的好东西,就是他搞出去的。

        谭如肃,则是当时最大的古董造假集团的掌舵人,以古画为主,青铜器、瓷器也有涉猎,其中不乏以假乱真的超级高仿。不客气地讲,现在说不定哪位收藏家甚至哪个博物馆里,还有谭氏集团做出来的东西。

        “我姓许。”

        这声音再度在余耀脑海里响起。

        余耀的心里,却好似稍稍踏实了一些。

        因为,如果真是许太炎,此“鬼”就非同一般,一代宗师啊!应该不会难为自己这么个小人物吧?

        余耀一边想着,一边将这篇只有不到四百字的新闻看完了。

        敢情民国时候的新闻也玩儿标题党,写许太炎去世,死因却不知道,这就算离奇了?余耀还想看看国宝级文物是什么,结果只是猜测许太炎应该藏有国宝级文物。不过,倒是怀疑了一下倭国人。当时倭国人已经入侵华夏,同时大肆搜刮古董文物。

        有用的不多,但其中一点还是引起了余耀的注意。

        那就是许太炎当年在琉璃厂有一家店铺,也叫“格古斋”!

        这似乎能解释他“显灵”到此的原因?

        难道,是他老人家在“下面”缺钱了?

        余耀再度回忆了一下整个过程,他似乎并无恶意;自己呢,又帮他烧了纸钱,整整五刀啊,这要搁在“下面”,够买个花园别墅了吧?

        既然这样,应该不会再有麻烦了?

        钱眼儿里的金光,要不是幻觉的话,会不会是一种表示收到钱的“反馈”?

        胡思乱想一通,余耀又摸出那枚鬼脸花钱。

        这东西,可不敢卖了!

        从店里找了根红色挂绳,余耀小心翼翼将这枚鬼脸花钱穿系了起来,而后,打开了柜台里侧一角的小保险箱。

        小保险箱里,也没啥东西,除了几千块现金,还有一个不大的锦盒。

        余耀将穿了红绳的鬼脸花钱小心翼翼放进去,拱手拜了拜,“许大师,小店的名字是个巧合,无意冒犯您。我这纸钱也烧了,够您在下面花了。您看,是不是就不用上来了?主要是怕您累着······”

        说完之后,余耀拍了拍心口,感觉舒缓了一些。

        瞅了瞅保险箱里的那个锦盒,余耀不由自主又拿了出来。

        这个锦盒里,是他前两天捡漏的一件白玉扳指,今年能不能过个好年,就靠它了!

        打开锦盒之后,余耀又禁不住拿起了扳指。

        包浆莹润,手感一流,开门的熟坑。扳指的外立面上,上下刻有回纹,中间则是阴刻了一首唐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根据余耀之前的判断,这是一件乾隆朝苏工老玉件,虽然比不了内务府造办处的官作,但也算精品了。

        可此时的余耀,眉头却忽而拧成了一个疙瘩。


  https://www.sywwx.com/46_46244/2207683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sywwx.com。书阅屋手机版阅读网址:m.syw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