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阅屋 > 吴钩拍遍进临安 > 第四十章 陛下赠诗

第四十章 陛下赠诗


  疾如风双手擎刀冲向谢易,力劈华山砍向他的右肩头。

  谢易没有举刀向上拦,微微斜身躲过刀刃,当刀滑过他的肩膀时,他才顺势举刀刺向疾如风的刀面。

  “咔嚓”一声,疾如风手里的刀断裂开来。围观的校尉禁不住齐声惊呼。

  疾如风只是看了一眼,就迅速将手里的断刀向谢易投掷过去,人随着断刀也挥拳而至,他变化的速度果然如他的名字一样快。

  谢易用刀背磕开断刀,刀柄顺势抬起,拨开疾如风的拳头,同时进步向前,刀柄顺着疾如风的胳膊敲中了胳膊肘的小海穴。

  疾如风右胳膊顿时酸麻,再也抬不起来。他骇然地愣在那里,不清楚自己的胳膊发生了什么,甚至忘了继续进攻。

  观战的校尉都面面相觑,看不懂疾如风为何突然放弃了比武。

  谢易收刀藏于身后,向他指了指兵器架:“再去找一件趁手的兵器。”

  好在胳膊上的酸麻很快就过去,疾如风又恢复自如。他来不及多想,挣回面子现在才重要。他拿起两柄骨朵,两臂舞动如飞,骨朵带着风声,向谢易轮番打出。

  大家以为谢易不得不连连后退,以躲避骨朵的打击,没想到谢易直接迎着骨朵冲了过去,在两柄骨朵的间隙中,谢易用刀柄击中了疾如风的肩井穴。一击得手,谢易已经贴着疾如风的右肋钻到了他的身后。

  疾如风左胳膊顿时失去知觉,手里的骨朵再也拿不住,一松手掉在地上。他呆立不动,闭上眼,只等谢易从后背给他重重一击。

  “你可以再去换件兵器。”谢易在背后平静地提醒他。

  疾如风转过身子,谢易距离他已经有五步的距离,依然是刀藏背后的姿势,依然是和蔼地看着他。

  “副监军威武,多谢副监军手下留情。”疾如风双膝跪地,心悦诚服地拱手认输。

  校尉们齐声喝彩,他们虽然还是没有看明白是怎么回事,但疾如风两次被击败的事实则显而易见。谢易表现出来的神奇武艺,他们都为之叹服,校尉们也知道,即使换了自己上去较量,也绝不是这位年轻将领的对手。

  谢易扶起疾如风,让他归队。他对校尉们训话道:“你们都很英勇,我非常佩服,但打仗不能只靠蛮力,还需要更高的作战能力,更高的自我防护能力,我们要变成打不死的英雄。在下不才,想要传授一些心得给你们,你们是否愿意学习?”

  校尉们都眼前一亮,不约而同高呼着“愿意”,每个人都摩拳擦掌,迫不及待要谢易赶快教授。

  在御教场的另一侧,一行人骑马观看了刚才的一幕。由于距离远,谁也没看清谢易到底是怎么赢了,于是几个人窃窃私语,讨论起谢易展示出来的邪门武艺。

  居中为首的是一位骑着白马,身穿便服的中年人,三十多岁年纪,白净消瘦的脸上留着三绺胡须,他目不转睛看着训练的侍卫,似乎漫不经心地问道:“杨沂中,这就是你说的那个要去建康的年轻人?”

  他一旦开口,其他人赶忙就闭上了嘴,都把目光投向杨沂中。

  紧跟在中年人身后的杨沂中连忙回答:“他就是臣曾向陛下提起过的谢易,杨时先生的弟子,周家庄的抗金义士。”

  宋高宗赵构二十岁登基的时候,正是大宋刚经历靖康之变的时候,也正是大宋风雨飘摇,大厦将倾的时候,凭借着自己的坚韧和顽强,经过十五年波诡云谲时局的锤炼,他现在已经能足够成熟地驾驭大宋的机器,按他预定的方向上行进。

  今天他出来骑马散心,无意间碰到这个年轻人用稀奇古怪的拳脚,轻松制伏了自己的侍卫,这引起了他浓厚的兴趣才驻足留意观察。

  听杨沂中的答复后,赵构又问道:“你也是久经阵战的武臣了,看得出他是怎么赢的吗?”

  杨沂中在马上欠身道:“臣愚钝,没有看出谢易的手法,臣近二十年的征战经历中似乎也从未发现这样的格斗术。”

  赵构用马鞭指了指自己的肩膀:“朕猜他是用了封闭经脉气血之法,攻击了那个侍卫的灵枢穴位。《皇帝内经》讲的是利用针灸穴位治病,此人反其道而用,意在害人,虽绝顶聪明,但绝非善类。”

  杨沂中吓出一身冷汗,忙解释道:“陛下宽厚仁爱,与日月同辉。不过,臣以为谢易是武臣,以护国为己任,必潜心研习征战杀伐之策。如果是对敌……”

  赵构忽然笑了:“朕没有贬损之意,卿无需辩护。为武将者,若是善类,岂不滑稽可笑?”

  杨沂中稍稍安心,看赵构心情不错,趁机上奏:“谢易不出十日就要赶赴建康,这样的青年才俊,如蒙圣恩召见,聆听圣训,臣以为必能激励他披荆斩棘勇往直前,未来更可能成为国家的栋梁。”

  赵构凝视着谢易,淡淡地说:“建炎四年,朕第一次召见岳飞,他那年不过二十七岁,比现在的谢易大不了几岁。”

  杨沂中一凛,不敢再多说一句话。

  赵构拨转马头看到杨沂中脸色有些不自然,知道刚才自己说话让他多心了。赵构敏感多疑,能让他信任一个人非常难,能让他绝对信任的人就更难,到目前为止,也只有一个杨沂中而已。

  看宠臣失魂落魄的样子,赵构安抚道:“朕知卿忠心耿耿,每遇到关口,卿总会毫不犹豫挺身而出,就像是朕的郭子仪一样。谢易太年轻,寸功未立,且看他在建康的道行到底如何,是人才,朕绝不埋没。朕送他一首诗,卿口述给他,让他自己体会,回来的时候让他给朕说说心得。”

  杨沂中脸上的阴霾一扫而空,他再次确认了皇帝陛下对他依然信任,还为他推荐的人特意要送诗,这让杨沂中感激涕零。

  他连忙吩咐负责为官家做日常记录的起居舍人准备纸笔。赵构摆摆手:“这件事不许记录,沂中用心记即可。”

  随后赵构吟诵了一首诗:“一树春风有两般,南枝身暧北枝寒。现前一段西来意,一片西飞一片东。”

  傍晚,谢家内宅后花园。

  谢易和应萱吃罢饭,在后花园里散步,谢易忽然求夫人为他解释一首诗的意思。

  当他刚把杨沂中转述的诗念完,应萱就打趣道:“这是佛印禅师的大作,官人既然是居士,怎么会不知道这首诗的含义呢?”

  谢易眨眨眼,低声道:“禅诗我自然略知一二,但这是官家特意让殿帅送给我的,还说让我仔细体会含义,从建康回临安后,官家要让我谈心得。我思忖很久也不知官家有何用意,这才要劳驾夫人帮我解答。”

  应萱睁着大大的眼睛吃惊地说:“没想到这是官家布置的功课哦,第一次感到官家距离奴家如此之近,吓得奴家都不知道迈哪条腿走道了……这确实要好好琢磨琢磨……殿帅没有给官人提示吗?”

  谢易苦笑一声:“殿帅和万先生苦思冥想也没有个满意的结论,所以只好让我自己先体会看看,反正还有一年的时间,我才能从建康复命回京。”

  应萱倒是显得很投入,她无意识地拿团扇轻轻扇着风,仰起头看着满天的星河,自言自语地说:“这首诗的作者、出处、禅意都一目了然,最难的地方是通过这首诗要猜透官家的心思。可是我们都没有见过官家,如何知道官家所思所想?”


  https://www.sywwx.com/64_64165/52575347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sywwx.com。书阅屋手机版阅读网址:m.syw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