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阅屋 > 大明鸿图 > 第一百零五章:盐利之厚

第一百零五章:盐利之厚


  看着张国纪那略带尴尬的神情,钱川心中微微一动。他的视线在崇祯和张国纪的身上飞速的转了两圈,心里也开始不停的权衡着。不过最终他还是暗暗的摇了摇头,放弃了那不可能实现的想法。钱川轻轻的叹了一口气,躬了躬身说道:“既然龙公子与张伯爷都想听听那些无聊的事情,那钱川也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好好。坐下说,坐下说。”张国纪连声说着,而后转头对侍候在一旁的家人呵斥道:“刚才谁让你喊送客了?老夫不过只是口渴想喝口茶而已。可恶,要是再敢失礼,仔细你的腿。”张国纪瞪着眼睛说完,便吩咐仆人们给三个人重新换了香茶。

  崇祯和钱川两人都没有去理会张国纪做的那些遮羞的举动。崇祯只是饶有兴趣的看着对面那个默默思索的钱川。

  沉吟了一会,钱川抬起眼,微微笑了笑说道:“张伯爷,龙公子。钱川家中历代从商,到了家父那一代,也算小有积蓄。因此,家父便想着改换门庭,让我从小读书应试。可惜钱川十八岁中了乡试之后,家父不幸亡故,川也就接替父亲的事业,转而从商。而后的十年之间,得益于父辈留下的良好的商誉,加之一些运气,到也让在下挣下了一份还算说的过去家业。”

  钱川对着两个人笑了笑,继续说道:“生意做的顺手,也让川的心越发的大了起来,此后几年我便从原来所做的买卖中跳了出来,开始去求那些利润更大的商路。”

  钱川说到这里转头看着张国纪问道:“京中盛传伯爷也爱经商之事,不知伯爷可知道当今何种生意最为有利可图?”

  听钱川说自己爱商之事,张国纪微微有些脸红。自己可是读书人出身啊,如果不是皇帝硬派给自己这么一件闹心的事,自己又如何能留下这个贪财重利的恶名。

  张国纪似笑非笑的抿着嘴,慢慢的摇摇头,视线中带着淡淡忧郁的瞟了皇帝一眼。

  虽然看出了张国纪神情中带着古怪,钱川却并未理会。而是继续说道:“当今的大明虽然并不太平,但是就整个大明天下而言,却是自国朝建立以来商贸最为繁荣,民间最为富有的时候。。。。。。”

  听见钱川这么说,张国纪下意识的咽了口口水。又偷偷的瞟了一眼崇祯。他可是知道的很清楚,现在的皇帝,除了抄家得了些银子之外,内库差不多已是空空荡荡。前些日子还听说,皇帝为了省钱还把御膳的排场给减了,除了特殊的时候,每顿饭也就四个菜一个汤。节俭的让人闻之心伤啊。皇帝如此,宫中的各个后妃也都同皇帝一样,就连自己的女儿也将膳食减少了。并且,上次进宫时还听女儿说,周皇后在找她聊天时偶尔说起,还想着在宫中织布。。。。。。皇家为了省钱如此的节俭,钱川却说民间富有,这。。。。。。这不是再打皇帝的脸吗?。。。。。。但愿这个年轻的皇帝别一时气愤做出什么事来,不管是增田赋还是加商税,都会是天大的事情。那时候要是让人知道了,是自己找的人告诉皇帝这些事的,自己恐怕也落不下好。。。。。。张国纪紧张的思索着,忽然,他觉得自己的牙齿开始慢慢的疼了起来。

  钱川并未注意到张国纪的脸正在一下一下的慢慢抽动,他微笑着看着崇祯继续说道:“现在大部分人都认为,当今天下利润最高的有三项。”

  看着崇祯并没有像自己担心的那样动怒,反而兴趣盎然的接口问道:“那三项?”张国纪高高提起的心才稍稍放了放。

  “盐,海,织。”钱川边说边一一竖起三根手指。一旁张国纪的心也随着这三个字连跳三下。

  “哦?”崇祯的眉毛挑了挑,说道:“愿闻其详。”

  “龙公子可知道天下三大商?”

  “可是晋商,徽商与潮商?”

  钱川笑着点点头说道:“正是。不过晋商也可叫山陕商帮。公子可知那晋商与徽商虽然经营的范围很广,但支持这两大商帮成为众商之首的就是盐利。”

  “哦?请先生细说。”

  “好。想当年太祖高皇帝,领义军推翻暴元。为了防备败走漠北的蒙元残余势力。太祖不得不沿长城设九边,以拱卫关中,保护京师。在这九边之中固原、宁夏、延绥、甘肃四镇便在陕西境内。后又设“三边总督”统率人马数十万,住节之处也在固原。

  边塞之地气候苦寒,加之人烟稀少,数量庞大的边防军每年耗粮数以万千石计。如此多的军粮,要是都由朝廷由内地调运,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民众也会多有不满。因此高皇帝于洪武三年下旨,开始实施“食盐开中”之法,也就是允许民间商人向边关输送粮食换取盐引。而且所换的盐引还是价值最高的淮盐的盐引。

  此法一出,商多趋之。很快边军之需便告解决。而坐享地利的山陕商人,在其中得益最多,也由此积累起巨额的财富。

  而到了弘治五年,因种种的原因,朝廷将输粮换引的“开中法”,改为以银换引的“折色法”。商人们也由此不必再千里迢迢送粮食到边关,而是直接拿出白银购买盐引。因盐场多在两淮,这便将地理更近,关系更熟的徽商也引进入的盐业之中。而后徽商便迅速的发展起来。由一个‘盐’字而兴起天下两大商帮,可见‘盐’业利润的丰厚。”

  崇祯听着点了点头。他记得在户部交上来的折子上曾经看到过,天启六年一年,交上来的盐税大约就有两百五十万两左右,这是大明朝除了田赋之外最大的一项收入。如果再算上部分的拖欠,以及各级官吏各种花样的瞒报和贪污,‘盐’的确是大明最赚钱的生意。

  “是啊。这盐之一项的确是最为利厚的生意了。”


  https://www.sywwx.com/67_67313/50928123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sywwx.com。书阅屋手机版阅读网址:m.syw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