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阅屋 > 穿成短命皇帝后 > 第126章 红薯

第126章 红薯


同在宰相府的两人吵起来的原因很简单:

        教学理念不同。

        钟离微正经儒家出身,希望大公主走圣贤之道,行仁政,成为贤德的君王。

        唐清正相反,从底层一路摸爬滚打上来,他更擅于揣摩人心,操控权术,教的是御下平衡之术,树立君主的权威。简单来说,带有法家的遗风。

        先秦时,儒法两家就争斗得厉害。

        如今的观念碰撞也是理所应当。

        钟离微认为唐清的权术终究是小道,为人君主,应当为万民谋福祉,心怀天下。

        儒家讲究君臣共治,君臣相和,君王从谏如流,臣下为国尽忠,各司其职。

        唐清也看不上钟离微强调的圣人做派。人有私欲,身为君王就要成为圣人,这皇位坐得有什么意思。

        他觉得当今圣上就很好,有胸襟,有魄力,中央集权,大权在握,这才是开疆扩土的一代雄主。

        未来公主立为皇太女,本就是开天辟地,性情柔顺,早晚被朝臣拿捏,不如性情难辨,强势一些。

        双方的矛盾体现在方方面面。

        一同教导大公主时,便是一个讲,一个挑刺。

        最后辩论起来,讲公主忘到了一边。

        叶敛同时任用两人作为公主的少傅,可不是随意选的。

        历朝历代的兴衰成败史书为证,治理国家都脱不开儒法的思想。

        或是儒法并用,或是外儒内法。

        人间的君王统御万民,该有的仁爱之心不能少。

        同样不想成为傀儡皇帝,帝王的权势威术也要学。

        两人正好互相补充。

        正因如此,叶敛也没有拉偏架。

        只能让互相不服气的两人分开授课,一人一天,轮流教导。

        这反倒增强了两位少傅的竞争意识。

        两人内心都想着以理服人,将公主拉到己方的阵营。

        五年的时光转瞬即逝。

        叶瑁七岁了。

        从这一年开始,叶敛停了她下午的自由活动,要求每日待在太清殿两个时辰,陪他批阅奏折,接见公卿朝臣。

        叶瑁生来早慧,早就已经明白自己接受到了迥异于普通公主和皇子的教育意味着什么。

        前几年还会和两位少傅玩闹,带着伴读逃课,甚至跑到宫外。

        而今却是越发稳重,叶敛和钟离熙的性子相结合,有种稳中带皮的意思,常常有惊人之语。

        对于正式接触政事,叶瑁期待已久。

        正如叶敛计划的一样。

        五年的时间足够朝臣做足心理准备。

        所以朝臣见到圣上龙椅旁边,多了一个座位,大公主旁听的时候,他们更多的是有种尘埃落定的感觉。

        虽然叶敛没有给她明确的名分。

        从旁听到试着发表意见,再到批阅奏折。

        叶敛保驾护航,加上首辅次辅的教导,叶瑁的成长突飞猛进。

        叶瑁十岁时,远洋航队再度归来。

        因为探索的航程越来越远,归期不定,此次归来距上次已经相隔三年。

        风吹日晒,梁施芊的皮肤免不了晒黑了,但她已经不在意了。

        “这次不要着急走,总要将婚事办了。”叶敛笑道。

        梁施芊兜兜转转,与一同出海的沈溪看上了眼。

        叶敛在大周已经称得上晚婚晚育,梁施芊和沈溪就更不用提了。

        沈溪没有拒绝,看向梁施芊,“此事还要商议,微臣都可以。”

        他察觉到梁施芊对婚事隐隐的排斥,也不愿意逼她。

        梁施芊迎着他纵容的目光,心结忽然就放下了。

        她已经不是之前需要婚事改变命运的闺阁小姐了,饶是退一万步讲,所遇非人,凭她的官位,以及在海外的资产,也足够她活得滋润了。

        当然,现在不是说这个的时候。

        梁施芊收回视线,禀告此次出海的收获。

        “陛下所寻的植物,微臣在南洋发现了相似的,距土著说,来自大洋彼岸,更远的东方。”

        梁施芊大致描述了此物的特点,正好对上了红薯。

        叶敛很惊喜,“此物在何处?”

        梁施芊呈上一节枯黄的枝茎,其貌不扬,甚至跟一节麻绳长得一样。

        “南洋岛民禁止此物外传,微臣无奈将茎晒干,与穿上缆绳编在一起,涂上厚厚的泥巴,才侥幸带回。”梁施芊解释道。

        船队原本想收买岛上的土著,带回一些果实,谁料对方油盐不进。

        若不是看在船队装备齐全,不好惹的份上,岛上人说不准连他们的船都要扣下。

        尽管茎叶都已经干枯,叶敛还是认了出来。

        这便是红薯藤。

        “无碍,这茎应该还能用。”叶敛安慰道。

        何钦紧急地被召进宫,领回去一个艰难的任务。

        叶瑁:“父皇这有什么大用处吗?”

        “此物为红薯藤,不惧土地贫旱,最关键的是产量极高。”

        大周近些年无战事,安稳发展,加上摊丁入亩废除人头税,人口飙升。

        繁华的江南、汴梁等地,人口聚集,已经是人满为患。

        地少人多,粮价上升,便会产生流民问题。

        叶敛本意是想要多出来的劳动力流向商业,但即便如此粮食问题依旧要解决。

        占城稻和双季稻,精耕细作,挑选良种是一方面。

        高产作物的引进是另一方面。

        红薯土豆能够亩产千斤,这是水稻轻易无法达到的产量。

        叶瑁的反应很快,“儿臣想要参与红薯的种植。”

        如此利民之物,若能适应大周的土地,朝廷一定会大力推广。

        她想要为父皇分忧。

        “农是国之本,但新种的引进种植过程繁琐,你要做好准备,不能半途而废。”叶敛提醒道。

        何钦虽然擅长农事,红薯也好养活,但过程的辛苦依旧免不了。

        看何钦晒得黝黑的脸和脖子就能看出,下地绝对不轻巧。

        叶瑁没有被叶敛的话吓住,坚定道,“儿臣明白,愿意前往。”

        叶敛很欣慰。

        无论他,还是钟离熙,都已经为女儿铺好了路。

        平庸的君主从古至今不少,但女子为帝本就惹人非议,若是再才智功绩平平,难免会被群起而攻之。

        所以钟离熙要修书。

        叶敛也想借高产作物,将女儿送到皇太女的位置。

        但一向聪慧的叶瑁早就看出了父母的用意,“父皇母后为臣做的打算,儿臣心中感激,但作为您和母后的孩子,我的东西我自己拿。”

        叶瑁有自己的骄傲。

        她的父皇母后万民敬仰,她身为女儿,理应长江后浪推前浪。

        朝臣的认可,抑或是皇太女之位,她要天下人心服口服。

        女儿的志气,叶敛和钟离熙只有支持的份。

        所以叶敛这才暂且按下立皇太女的圣旨。

        叶瑁跟着何钦用了整整两年时间,培育出一大批红薯藤。

        红薯的产量不负众望,达到了惊人的近百石!

        虽然后世红薯甚至能亩产三四千斤,但这是建立在发达的制种和化肥农药的基础上。

        如此原始的品种能亩产千斤,已经是天大的好事。

        不要忘了,现在大周富庶的土地,水稻的亩产也才六七石。

        如此一对比,产量已经是翻了十倍。

        第一批红薯开刨时,何钦都傻了眼。

        雇佣而来的农户,听说了亩产后,连工钱都不要了,只求一小节红薯藤。

        现场乱糟糟的,挤在未收获的土地跟前,老农甚至跪地直喊“老天开眼”。

        还是叶瑁主持大局,安抚百姓道,“这些红薯藤都会发给百姓,朝廷会派人教导大家如何种植。”

        何钦这才反应过来,“这是公主殿下,圣上亲女,定然不会少了大家。”

        众人这才罢休。

        朝臣也被红薯的产量惊呆了。

        亩产百石,岂不是一亩地就足够养活一家了。

        叶敛为推广红薯,特意命尚食局做了红薯宴。

        煎炒烹炸,样样俱全。

        如此高的产量,朝臣已经做好它和占城稻一样,需要牺牲口感换得产量。

        超出众人预料的是,红薯不仅不难吃,甚至称得上美味,还带有一丝甜味。

        就是没有这么高的产量,为满足口腹之欲,这红薯都能种。

        更何况它的产量一亩更比十亩强。

        如今红薯的种植技术已经成熟,推广势在必行。

        一事不烦二主。

        红薯的推广,叶敛依旧交给了叶瑁。

        “趁你现在有机会,在大周的大好河山好好走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叶敛拍拍叶瑁的肩膀。

        自叶瑁提出自己的见解后,叶敛在采纳的同时,并没有掩藏她的功绩。

        是以民间对这位大公主并不陌生。

        但叶瑁却是出生以后,一直留在大都。

        叶敛早就在她幼时,选了武师教她武功,加上他量身定做的炼体之术,叶瑁的身手已经是寻常壮汉近身不得。

        加上暗卫保护,叶敛这才放心她远游。

        叶瑁很是惊喜,“父皇放心,儿臣一定会认真感悟,争取早日为父皇分忧。”

        叶敛笑而不语。

        很快就会有这一天的。

        叶瑁离开大都,推广红薯。

        “她小小年纪就出去游历,你也不担心出事。”钟离熙担忧道。

        叶敛:“她的身手你该清楚,我也安排了暗卫跟着。”

        暗卫每到一处,便通过邮传系统给大都送信。

        钟离熙这才放心。

        叶敛和钟离熙一开始还有些不习惯,但很快就适应了二人世界。

        两人将大都重新玩了个遍。

        “可惜不能离大都太远。”钟离熙有些遗憾。

        附近的好去处,他们都去过了。

        叶敛劝她,“再等几年,等瑁儿接手皇位,我们也四处游历。”

        女子十五岁及笄,就是个大人了。

        也该给他分忧了。


  https://www.sywwx.com/18829_18829347/3861505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sywwx.com。书阅屋手机版阅读网址:m.syw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