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阅屋 > 嚣张与自卑 > 第69章 《预告后行》

第69章 《预告后行》


年纪轻轻还很嫩,原谅我的出言不逊……

        在看了当今电影界里的大堆大堆烂片时,我和有深度的人一致认为中国影视大片大烂,小片小烂,我的悲叹干被热烈的自信心一扫而空,他们这些三滥编导真的应该被我这种新生力量取而代之了。

        内心躁动的想法恨不得预告全世界,“朝大人要登场亮相了,没开好路的你们都给我闪一边去。”不料这些天初夏雨点点不断,一会儿疾驶而下,一会儿被风晾干被阳光蒸发,和我一样太敷衍草率。连续几个午休一觉醒来,腰酸腿疼脖子抽筋肚子饿,喉咙发干眼眶发酸身子体寒,拉开教室的窗帘一看,视野一片惨光暗景,不生动也就算了,但看着让人疲累颓废,不禁回想过去的失去,再一展望未来的渺茫,接着是现在掏掏空空如也的口袋,拍拍不省人事的脑袋,觉得一片混沌,顿生卑伤之情。这就好比电影的预告看的人无尽联想猜想幻想,但影片本身却令人看的昏昏欲睡。

        虽然野心让我如坐针毡,但徒有野心,行动则是被某些人某些事某些制度封印了,无计可施只能暂缓行动,只能再看些电影先睹为快,结果看的大为不快,编导们在固定的烂俗桥段里拼杀的不亦乐乎,忘了向前看的同时他们始终不忘了向钱看,忘了设置情节的地方却不忘脱裤子增加填补,让观者即空洞又激动,即不满又饱眼福,真是别有用心的重点转移啊。

        现在的影坛除了胡侃还是胡侃,除了不经意的镜头美,只剩下围绕通俗易懂主题的臭皮脸和大胆犯贱。且编剧在正常话中设下的重点台词总是太故意,太容易分辨了,说着说着突然冒出一句很有哲理却不搭竿。

        唉,朕几天前的进军影视的决定泄气了,连个念想也没留住,一热一冷的热血与沉稳一如波光游鱼,忽明忽暗的刺眼,滑腻的摸索不定。写到这里,我只想说电影的编剧和导演们不必担心我的加入,臣暂且停留幻想阶段,这几年实在抽不出时间与你们抢饭碗,待到朕有心有实力时自然放不过你们。

        我的预告就发布到这里,谈不上跳场放鸽子,所以编导们暂时还可以滋润安分。希望你们一如既往的执导烂片给我信心,其余的别无他求,指不定我某一天就热血沸腾了,搞不好我也是一个可畏的后生。

        见谅自感的肤浅,体谅自我时代的肤浅。

        1.小时候的我是个孩子王,虽然年龄没大过小伙伴,但因为身高早长,所以还是很有威望的,加上我个人遗传我父亲包工头的控制欲,而且我热衷看动画,很少看电影,偶尔村庄里谁家有喜事才会跑出去看,但我妈怕夜里不安全,往往把我圈在家里,说,电影跟电视不都一样吗?那时候我和新一代人一样讲究气氛,也往往偷偷溜出去,当然回家的时候少不了挨骂。那个年代影布上放来放去也就那几个,《功夫》看了十多遍着实腻了,其他的看的无济于事,我们小伙伴每次都是乘夜色打热闹大玩特玩,也无心看什么电影,顶多累了才停下来看了一段突兀不知所云的情节。我曾编过两大篇鲜为人知的顺口溜,当然只是在小学的学校鲜为人知,还编画了一个漫画故事,虽然人物画都是圆圈和椭圆组成的,而这些故事的主要目的其实都是为了还击那些给我起绰号的家伙,结果无心插柳柳成荫,让我煊赫一时。但我觉得不该大肆宣扬自己脏话,而且母亲听到猴狠狠的教训了我,所以我的才气就在襁褓中憋个半死,直至今天,仍未满血复苏。

        2.童年的我用零花钱买了很多的玩具,并不是漫无目的的在玩,而是习惯性的给它们拟定一些角色,再编造一些悲喜故事用它们上演,而且那时钟爱建筑,我家的楼顶就是我的天地,上面有很多砖块,被我反复多样性的建造城池,目的就是为了给我的故事取景,让故事更有倾心力场面感,我自豪的拍了很多照片,额外发现自己的摄影天份也不错,于是我又花钱买更多的玩具,人物不断扩充,故事也越编越多越编越大,最后的结果则是童年一场梦,忘的所剩无几,那些砖块被盖成我家的后院,我也没心再充补玩具,那些我的玩具伙伴长年受雨淋日晒有损有坏,最终被我彻底告别童年时给销毁了。不过仔细想想,那也可以说成是我编导的萌芽阶段。

        3.童年之后我依然在看动画,大概是童心未泯,不过也升级了,看的是超人气动漫,我觉得漫画里的镜头非比寻常的炫酷,那时侯我也开始自学画画,得到一番成就和欣喜之情,一度立志要成为一名画家,后来还是因为那些人,那些事那些制度和环境背景的原因放弃了,直至今日,那股热血好像都是上辈子的事了。但所幸我脑子里还遗存保留了很多那些炫酷镜头画面和乍喜乍悲的对白,帧帧活跃声声入耳,被刺激的感觉仍难以忘怀,回想起来还会再感叹。

        再后来上初中,学校星期六下午晚上让看电影,就是那时我看了很多电影,因为看的太随性,也没记住几个,记忆深的像《泰囧》《开心家族》《生化危机》,最震慑我的是《阿凡达》《变形金刚》系列逼人耳目的画面根本不能用文字叙述,实在夺人感官,几乎没有瑕疵,要说给见缝插针的人缝隙的地方也有,比如一些人物不交代莫名其妙的出现,不交代莫名其妙的消失,总体上还是不冗余的。

        不过拍《孔子》那波乌合之众除外,他们作死的评批《阿凡达》,庸俗老气明显摆着,还嘴痒难耐乱说一通烘托自己的清高深沉,安全是人面歹心凑在一起,厚颜无耻的合谋穷困之计,而且《孔子》与《鸿门宴》相比起来也差太多了,缓,把现代人缓的尿急再缓,同桌一针见血道:“一个将军和一群半吊子。”古代片好像都是定性的,里面的人物设定几乎是一层不变,几个词便可以囊括,虽说鲜明但不免让人觉得乏味,某些狭隘的上层人士认为就非得这么拍摄,不这么拍似乎是要遭到国民公愤的,会像秦桧一样遭人唾骂。我只能说,其实历史也是人编出来的。

        再再后来我也看了很多文艺片,比较喜欢《同桌的你》,还有韩国的《我脑海中的橡皮擦》,另外提及我敬佩的欢喜冤家韩寒和郭敬明,如果岳父大人想看到我的实心实意,我觉得《后会无期》写成一本书应该挺不错的,而电影被人有点期待过度了,散漫粗糙没细节,电影情节可以让观众感觉到散漫,但不可以让观众变的散漫。郭导的《小时代》1是我比较喜欢的,至于《小时代》2和3和4真的是赘坠成套成袭,且不经之谈,事端太过荒谬,着实令人难以生情。有时候你都不知道导演感慨个什么劲,平缓只松不张的镜头一见钟情的狗血与好色,情感泛滥不知所以然,一贯通用的卖弄的宣传手段,没有一点高超技术和专注力。

        说到荒谬荒诞,这年头不注重技术的大陆电影已经太大程度的脱离实际了,正所谓卖情怀容易玩技术难,我们国家的编剧导演向来喜欢抄近路,自然也就仗着国人数量大呼小叫的瞎编瞎扯。既然卖情怀,那就应该新鲜点,但现在的阶段编导们依然是被名利冲昏了头,现在的情怀电影人物类似我国的哲人,不愁吃穿的说一些令人哭笑不得的屁话,真不知道是影视里的人物在开导我们,还是我们现实中的人物应该开导他们?

        电影本来就可以夸张,但有些看起来没头没脑,有些电影断断续续的在扯淡,剧情磕磕绊绊连不到一起,比如搞笑到把电影变成笑话的《分手大师》,和顾不上给明星第二句台词的《煎饼侠》,乱镜头乱扯到情感主线的《大话西游3》,静心一分析这些硬掰硬拼硬扯,完全可以说这不是正常人的生活情趣。电影不是生活这能理解,可有些电影连立意都模糊的让人难以捉摸,要不就是反反复复像小学生一样的世界观,至于为什么还被奉为佳作,我想这就应该是粉丝们的问题了!笔者觉得成本还是应该立意,剧情故事,场面上去,而不是在这里攀什么名人效应,这不仅仅是编剧导演脑子有问题。而烂片不一定是烂在票房上,什么胡来乱做文章,立意模糊,镜头随意,这不是预费不够缩减经费和创意损耗造成的问题,更多的恐怕是来自,导演剧组人员等人物色提案演员时的德行和不顾电影魅力的额外心机,这些额外差不多要成为主要了,德行往往保不齐的就乱性了,希望这类电影回炉重造的同时,顺带编导们进炉里净化练练,一来懂得电影,二来懂的做人。

        像电影镜头实与人美要两边不误的同时,暗忖用意也要与镜头的深度理应外合,加上片场和对白声势,让演员与观众主宾尽欢达到共鸣,老套故事真的会随时代改变的,但有些感情永远都在。

        而拍名著名人的电影则是即赘述又单调,就正如影评人所说的“一流的文学作品只能拍成二流的影视。”至于名人,我想说,这个世界上的人物,能放映出来的叫传奇,不能放映出来的叫闷逼。

        还有一些电影则是被编剧给毁了,像《大圣归来》,剧情薄弱,还好画面放光。而早些年的《一座城池》更是垃圾中的垃圾,编导们把电影搞的像电视剧,估计他们策划拍摄电视剧时就应该一如小孩子过家家。唉,有时候聚精会神地看一部电影根本就是虐待精神智商,细细剖析一部比语文阅读理解还瞎扯的电影,就会发现莫衷一是百家争鸣的影评,总是把不小心、没在意忘了处理的镜头和不合理的情节吹嘘的很有底蕴,其实就是制造话题扯犊子。

        4.我虽然没有实践经历接触,但我身为一名观众的感觉正是编导们应该注重的重心所在。

        5.此文语言简约,不到位,构思主题意念无把握,展现的just?so?so,删减大部分很必要,但也浪费了一定的创意损耗,还有内容太私人,拖沓屁话多,个人的泛泛之见牢骚等等。

        预告至此,如果某一天不在受封印转型了,我会不会后行还是不一定,因为很嫩的我还有很多开发的可能性。

        (本章完)


  https://www.sywwx.com/47_47660/2285971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sywwx.com。书阅屋手机版阅读网址:m.syw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