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阅屋 > 嚣张与自卑 > 第68章 《书店》

第68章 《书店》


坐拥百城百味人生的精神屋,一如黑吧低调,不如黑吧情调,人流量最蔫的一类店面。缺乏吸引力,又制造不出声势的这个行业在浑浊的年代,自然与其它相比起来相形见绌——书店。

        1.惨淡经营的老板虽满腹经纶满脑子时事,也只能怀才不遇难诉衷肠的闲着,这类人往往从身无长计却自命不凡的年轻闲到最终还是身无长计却无奈妥协现实的花甲,卑微心油然而生。

        店主纵观三四十年来,书店里的知识分子演化成社会无聊的闲杂青年,蹭空调wifi的比重让店主灰心丧气,工商业机密,名人访谈录,科学史,陈年历史,大打折扣依然被人视而不见的忽略,侃而不谈,此类书对还会看书的青年来讲太不靠谱了,不过盗版书架那里相比之下销量还是很大的,人数相对较多,呈现一派求书若渴的可贵情景,一打开书并无书香之韵,反倒有一股朽木的味道,看起来版权问题仍然要加强维护,但买家读者不举,相关部门也懒得追究,作家苦诉不易没人在意,百度侵权的眉目又何在?

        但书店能幸存下来的必要条件就是需要源源不断的注入狗血爱格和无厘头玄幻,这浩如烟海的几类书籍虽轰走了一部分人,但也迎合讨好了一大部分人,汉牛充栋却对现实中少男少女于事无补。而今网络速食文化和网络文学的兴起又把这大部分人无情加无意义的挖走了,?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有人则说电子书是人类进步的电梯,但我觉得这电梯密不透风且坏了不动或在下坠。加上唱片时代已过,名信片涌入电商,面对现实书店老板看上去又苍老了很多。还好世界之大,中国人多事多,杂志频频展现稀奇古怪,畅销无阻,如果说小说是一顿大餐,那杂志就应该是特色小菜,笔者看过的杂志不下一百本,类型各有不同,内容多种多样,像我非常喜欢的就是既有生活又有时事既有批判又有弘扬,既有桥段又有让人大开眼界有奇异之处的杂志,很值得发展,也许杂志能让书店绝处逢生。

        2.一次,我游手好闲的进入一个不知道是自称还是他称“低调奢华有内涵”的书店,里面冷清的令人肋骨发寒,一个年轻不懂服务态度的女店主在整理书架上稀疏的书,旁若无人的从我身边走过,在这冷清到书店存亡的危难时刻,还照样一副我行我素的架势,不带一点顾客上帝架到的奉承之意。这书店卖的都是包装精美,书皮子厚到厚脸皮,封面介绍夸夸其谈,内容下三滥的名著和闲杂人等著的书立的传,几乎一本要霸占一个书框,和那些写书人,研究者,以及老到啃不动的内谦派作家一样横行霸道,它们尘土扑扑,如若擦了一层厚厚粉底便更厚脸皮了,百年滞销的中外掉渣产品,空有名誉空被推崇,如果它们被销售出去了,一定是被领导摆在书架上装样子。?我环顾所有的书架之后,明知又故作疑问的问店主“有没有经典小说卖?”她很果断威风的告诉我“没有,我们这里不卖闲书。”这感觉就像我问她卖不卖毒品一样,她的回答很光明也很正直,实在大大的良民,我索然无味的走了。如果此书店能再开个几十年,用里面的名著撑腰差不多就可以改为博物馆了,再配置些作家的遗相和遗像,遗物,有遗留手稿最好,必定迎来假大空假高尚的领导屁民前来观赏,只要不像书店免费开放,多少收点观看费就发家致富了。回到实际,仅靠大师的名著作品是保不住此类书店的,曾几何时我一直觉得它会在劫难逃的倒闭,直到那天我发现了除名著之外的重要经济来源,书架底部一摞一摞要学生命的参考资料书,书架上一个个样本,一种种清华北大不在话下的经典语录,说的那叫一个骇人听闻,而此类书的买者学生被老师引荐诱惑或者强迫,不买则已,一买冲天,它让经营者对书店充满着自信心,不迎合市场口味,不盲目跟风,多么可贵的正当正经,可惜用错地方了,这也让我更坚信自己曾说的一句话“中国纸质图书销量最大的不是无稽之谈的言情,不是无稽之谈的玄幻,而是无稽之谈的参考资料,其当代学生可真为中国出版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也正是这个原因才导致自命正规的书店没有倒闭,仍有盈余,只要如资料书中的公式一样公式化的输入,公式化的输出,中间让某某老师获点利帮他们吹吹资料书的牛皮,便可稳赚不赔。

        3.书店善于分类,可某些书写的不伦不类,一派杂草丛生,于是书店便呈现乱七八糟的过渡现象,某个书架边站的有老者也有青少年,而且老头时常需要踮起脚,少年时常需要俯下身,十分不合理,但书上只要注有名气作家的名字,再不伦不类也可以定型归类,而且是领域佳作,至于是哪个领域上的佳作实在不得而知。如果实在究不清查不明类型,大可注上博古通今,贯穿中外,综合上下五千年,集合万千元素,结合玄幻,科幻,言情,武侠,仙侠、鬼故事等的一派胡言,搞不好还独具一格另辟一派呢!结果读者打开一看惊喜过度“白银祭司将命令下达给了钢铁侠,要他派自己的使徒柯景腾拆散令狐冲因跑错剧场爱上花千骨的曲折爱情”,这是不是一部让人脑洞到底五官尽毁的巨著?而且又狂又黄又暴力,店主隆重推荐,绝对物超所值。

        另一派则是如今泛滥的鸡汤文学,句句感动条条有理的说教,毫无风格的一贯风格,乏味故事性和哲理性,只有没有个性的灵魂才看此书如看异性内衣般百看不厌,寻寻觅觅,揣揣摩摩,联想恻悱。我曾看了几本之后不禁感叹和尚念经的情怀,看此类书的青年人无不把道理说的头头是道,但实际上言不由衷的浪,躲在大道理里兴风作浪,不过,无非,仅仅就是男女寻欢故作愁的爱情。

        养颜养生,食用消费,儿童孕妇,处事心理。

        而实用的书籍堪称当代秘笈,种种秘笈无不惊天通地,皆为有为人士代表作,终生力尽一本书,读了几本感觉世界某地正在爆炸,炸得我心声不宁,危机四起,唉,笔者太年轻,我还是好好的先过自己的青春吧。

        4.早年看书都是别人引荐,那时候看的可能都是一流作品,而如今我在书店摸索推敲的书大部分都是二流,所以失望难免。一年前我无书不看,虽然不是样样精通,但却样样通吃,结果吃坏了肚子。笔者遍观群书的书名,矫情的花哨,委婉的说教胡诌的预言,吹毛求疵吹到毫无毛疵的硬道理,无不惹人好奇,倘若好奇心被满足,笔者自然称赞,如若没有,本本奠基我的失意,我定吃堑长智。早期在书店里闲逛的我,因为包装不让拆,只能看封面,看了十本书思忖片刻,想买九本,而后来我再一看,买一本我都优柔寡断反复揣测,拿着书翻来覆去的看封面,也不是太在意价格,我最讨厌忌讳担心的是此书华而不实,徒有虚表,不能深看,就像某些人一样不能深交,想必此作家和此书一样二皮脸般虚饰无比掩瑕扬瑜。最近我连续读了几本书,层层累加的差强人意,恨不得让我“论斤称”的卖破烂换回我的钞票。而我曾经节俭生活费买的书有一半以上都没看完,这些书不是矫情肤浅就是艰涩无聊,对于笔者我来说,读此书就是在强迫自己吃猪头猪脑的空虚杂粮。更有几本在我怀着最后的期望读完了之后,感觉太没价值或水平了,而且还总是被我大大高估了,恨不得笔伐作者,让他们还我生活费。书封面上的文字介绍完全是瞎掰,多半书都是吹牛吹的响亮才让人看出闪光的,这就好比我杀了个人对你说我怎么错落有致娴熟的杀他的一样。唉,我自认倒霉,毕竟什么事开头都要吃点亏,我现在对书籍有所挑剔,挑剔不免错过,但可以省点伙食费填饱肚子,胜过贪得无厌的破产饿肚子。曾经那些书陈列在书架上太碍眼,大都被我付之一炬或叠纸飞机了,不过我也看了不少好书,认知不少作家及风格,比如?《三重门》?《平生欢》《西决》《白夜行》《追风筝的人》《围城》……比起某些只看封面帅哥美女而上当的人,我还是比较有内涵的,上的是封面引荐文字的当,看来颜如玉不在书中而在书皮子上啊。屡次失望的我坚信如今的评论家都是花言巧语言不由衷的扯淡狂,说到这里,随意的点评,高调的扯淡也是为了中国的出版业,毕竟大陆十之八九的作家都弱到爆了,萎到虚了,扯个淡鼓励鼓励也是情有可原的。但作者千万不要拿着自己被吹牛的烂作品因引以为傲,招摇过街的叫嚣签售全国,那样只依名家论谈敷衍推荐缺乏自我审视的作品,走的再远,其实还是止步不前。

        而所谓的名家名作,和什么作品研讨会,什么文青,什么纯文艺的作品和纯文艺的人都让我觉得很恶心。文学这东西,就是不要脸的把它写丑写臭或者写香写傻甜,总之不夸张不刻意就不是文学艺术,不然就作家都写成领导任职念的苍白大话的稿子了。每个人都可以把自己刻意的写成一本书,只不过人的表达能力有所不同,但很多时候,我们或许会不经意的把活城一本书,有好有坏的起始、结局和人生。

        5.回到正题,大部分书店侧重的是流行,失重的是经典,人各有好,销量决定一切的同时,内容质量反映了人的精神走向,大多数人上完学就彻底与书绝交了,大部分青春新一代的人又被老师家长百般阻挠,某些学生课上不偷看点课外书,下课放学后就专注手机电脑去了,真正想方设法偷看成功的学生也缺少精神收获,包括某些学校做的更绝,连个书店都没有,而有书店的学校大部分又只卖没有营养价值的学习资料书。很多人觉得业余空闲时看书太浪费时间,实际某些不看书的人在他们的业余则是荒废糟蹋时间多看一本书胜过100道数学题。

        而且生活中很多读者咋舌的书价,偶尔装装样子观而不买,看来看去宁愿吃几个包子也不愿在此掏腰包,看起来书中的黄金屋终究是比不过现实中的money。

        这些现象综合起来,除了出版业的危在旦夕,也不禁让人担心新一代人登场社会的亮相,时值今日人的心灵岌岌可危。

        (本章完)


  https://www.sywwx.com/47_47660/2285970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sywwx.com。书阅屋手机版阅读网址:m.sywwx.com